珍惜粮食
每次爸爸妈妈带我去亲戚家玩,亲戚见了我都会说我瘦。妈妈说我只长个子不长肉,都是小时候不爱吃饭惹的祸。
那时候我吃饭还要别人喂。塞到嘴巴里的饭,有时候还是吐出来,常常弄得身上地上都是饭粒。后来长大了一点了,自己吃饭了。要是看到不喜欢的菜,碰都不会碰一下。如果妈妈做的菜不和心意,吃饭就没有胃口,吃了二三口就不想再动了。如果爸爸妈妈硬要让我吃完,我就会装肚子痛,牙痛之类的,他们也就拿我没办法了。
后来我上学了,我学到一首古诗,叫做《悯农》:锄禾日当午,汗滴禾下土。谁知盘中餐,粒粒皆辛苦。虽然诗中的句子妈妈一直提起,我也知道了这首诗的意思,但我并不以为然,真正让我体会到诗中含义的是我和爸爸去乡下的奶奶家的那次。
奶奶家的门前有一块菜地,菜地里种了很多蔬菜。我们到的时候奶奶正在地里干活,我好奇地走过去看,原来奶奶在给菜除草,我觉得挺好玩,也跟着一起动起手来。没想到干了一会儿就觉得腰酸背疼了。奶奶说要吃到菜不仅要除草,还要给它们浇水,施肥,打农药等等,原来种蔬菜这么辛苦!吃午饭的时候爷爷和奶奶说起他们小时候的事,那时碰到三年荒灾,常常没有饭吃,为了充饥,经常吃一些树皮、野菜,如果谁家的粗粮能填饱肚子,那就非常幸运了。当时爷爷最大的愿望就是以后能够吃饱,能够餐餐吃上一碗白米饭。我听了感觉很惭愧,心想以后再也不浪费粮食了。
作者:王文毅 (扎区榕欣小学)